中文

面向各水平陶艺家的拉坯机技术综合指南,深入探讨定心、拔高、塑形、修坯及常见问题处理。

精通拉坯机:全球陶艺家的技术指南

拉坯机,也称为陶轮或转轮,是全球陶艺家的基本工具。从东亚和地中海的古老传统到北美和欧洲的当代工作室,拉坯机使得创造对称和功能性器物成为可能。本指南全面概述了拉坯机的基本技术,适合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陶艺家。我们将探讨定心、拔高、塑形、修坯以及常见的疑难问题,提供实用的建议和见解,以提升您的陶艺实践。

了解您的拉坯机

在深入研究具体技术之前,了解拉坯机的组件和操作非常重要。现代拉坯机通常包括:

熟悉您拉坯机的速度范围以及脚踏板(或手控器)的响应方式。这种理解对于在拉坯过程中进行精确控制至关重要。

拉坯机核心技术

1. 揉泥:准备陶土

揉泥是去除气泡、使陶土质地均匀的过程。这是防止作品在窑中爆炸、确保均匀干燥和烧成的关键第一步。揉泥有几种方法,包括:

选择对您来说最舒适有效的方法。目标是获得一个没有气穴的均匀泥团。

2. 定心:拉坯的基础

定心可以说是拉坯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关键的一步。它涉及将陶土强制置于轮盘的正中心位置。未定心的泥坯会摇晃,难以塑形。

以下是定心的分步指南:

  1. 准备陶土:从一个揉好的泥球开始。泥球的大小取决于您打算制作的作品尺寸。
  2. 固定陶土:将陶土用力摔在轮盘中心。向下按压以确保其牢固附着。
  3. 上推下压:在轮盘以中速旋转时,用双手将陶土推成高锥形,然后将其压回成低而宽的土堆。重复此过程数次。
  4. 支撑技巧:将手臂靠在身体或挡泥板上以获得更好的控制。用左手向陶土侧面施加向内压力,同时右手在顶部施加向下压力。
  5. 找到中心:持续施压,直到陶土完全居中且稳定。陶土应感觉静止,完全不摇晃。

专业提示:保持双手和陶土用水充分润滑。避免过多的水,因为这会使陶土变得湿滑难以控制。

3. 开孔:创造内部空间

一旦陶土定心,下一步就是开孔,为您的器形创造内部空间。这涉及用拇指或手指将陶土中心向下压。

  1. 开孔:在轮盘以中低速旋转时,用拇指或食指按压陶土中心,停在离底部约½英寸处。
  2. 扩大孔洞:用手指将孔洞扩大到您作品所需的直径。保持底部厚度均匀。

注意:小心不要完全戳穿陶土底部。

4. 拔高器壁:塑造器形

拔高器壁是将陶土从底部向上提起,以创造作品所需高度和形状的过程。这是通过在手指间压缩陶土并向上提拉来完成的。

  1. 压实底部:在拔高之前,压实器皿底部,以防止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开裂。使用刮刀或手指来平滑和压实陶土。
  2. 拔高动作:在轮盘以中速旋转时,将手指放在孔内,拇指放在器壁外侧。施加轻柔、均匀的压力,并以受控的动作向上提拉陶土。
  3. 多次拔高:最好分几次拔高器壁,而不是试图一次性拉得太快。这样可以防止陶土坍塌。
  4. 塑形:在拔高时,您可以通过调整双手的压力和角度来塑造器形。例如,在外部施加更多压力会形成更宽的器形,而在内部施加更多压力则会形成更窄的器形。

关键考量:保持双手和陶土润滑。在整个拔高过程中保持一致的压力。向上拔高时从外部支撑器壁。

5. 塑形与精修:添加细节和形态

一旦器壁被拔高到所需的高度,您就可以精修形状并为作品添加细节。这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来完成,包括:

塑形技术示例:

6. 修坯:精修器形并去除多余陶土

修坯是在皮革硬度的坯体上,去除底部和侧面多余陶土以精修其形状并减轻其重量的过程。这通常在拉坯机上使用专门的修坯工具完成。

  1. 皮革硬度阶段:陶土应达到皮革硬度,这意味着它足够坚固以保持其形状,但仍然足够柔软以便于修坯。
  2. 为坯体定心:使用泥条或卡盘将作品倒置固定在轮盘上。确保其完全居中。
  3. 修坯工具:使用各种修坯工具,如环形修坯刀、带状修坯刀和雕刻刀,来去除多余的陶土。
  4. 圈足:在作品底部修出一个圈足,以创造一个稳定的基座。
  5. 器壁厚度:通过去除作品侧面多余的陶土来精修器壁厚度。

重要提示:小心不要修掉太多陶土,因为这会削弱作品的强度。避免留下锋利的边缘或角落,因为这些地方容易碎裂。

7. 常见问题排查

拉坯可能具有挑战性,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常见的。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:

成功秘诀

总结

掌握拉坯机是一段回报丰厚的旅程,需要耐心、练习和学习的意愿。通过理解基本技术和排查常见问题,您可以创作出美丽而实用的陶瓷作品。无论您是刚起步的初学者,还是希望提升技能的经验丰富的陶艺家,本指南都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拥抱挑战,庆祝成功,享受创作过程!

陶艺世界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。从中国景德镇精美的瓷器,到墨西哥瓦哈卡质朴的陶器,每种文化都为这门手艺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和技术。探索这些不同的风格可以拓宽您的理解并激发您自己的创作。考虑研究世界各地的陶艺传统,以发现新的可能性。

更多资源